为深化《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推动幼儿园美育园本课程建设高质量发展,2025年4月25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温江区光祈幼儿园承办的“成都市基础教育优秀课程案例学校调研暨幼儿园美育园本课程建设的课程思维主题教研活动”顺利举行。活动以“课程思维”为导向,通过案例剖析、区域经验共享与专家专业引领,聚焦美育园本课程建设的创新路径,为全市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注入新动力。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改革研究所课程与教材研究室教研员岳刚德博士,温江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张桃,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室主任张光伟,成都市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组成员张敏、杨雪、冯文霞,温江区人民政府学前教育专职责任督学肖蕾、陈琳,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幼教教研员曹欢,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智慧教育与质量监测教研员杨燕,温江区教育局学前教育科干事以及各区县幼儿园园长及骨干教师代表等200余人齐聚一堂,共话美育实践智慧。
经验启思——教师成长与课程实践双向赋能
活动上半场,作为成都市美育课程建设的典型园所,温江区光祈幼儿园以教师培养与课程实践案例为切入点,展现美育落地的多元样态。
光祈幼儿园保教主任林晓庆以《“五训”融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建构与实践》为题,阐述光祈幼儿园践行王光祈博士“音乐育民”思想,以“学、研、练、赛、怡”五训融合培育教师,构建全员美育培养机制,提升教师素养,助力以美育人。
光祈幼儿园骨干教师杨辛惠通过歌唱活动案例《多种游戏形式在幼儿园歌唱活动中的运用》,现场邀请老师参与并演示“芝麻开门”“猜领袖”等游戏化教学策略,让大家在趣味体验中感知音乐节奏与情感表达。
光祈幼儿园一线教师李倩分享课程故事《“乐”玩悦精彩》,讲述基于幼儿兴趣开展打击乐活动,通过情境动作、图谱优化等阶梯式提升,多途径助力幼儿节奏感知与协作表达。
多维共建——共绘美育实践图谱
活动下半场,来自成都市的六所幼儿园立足地域特色,凝练美育课程建设核心经验。
温江区光祈幼儿园林晓庆阐释了以王光祈博士思想为引领的“艺趣”课程体系,重点分享了园所通过分层目标、趣味实施及多维评价,构建和实施个性化光祈艺趣课程,培育幼儿审美与创造能力。
双流区彭镇幼儿园韩玥分享“生活美育”课程,立足彭镇百年生活文化,引导幼儿在农耕体验、节日节气、老街漫游中感知生活之美。
天府新区正兴幼儿园张玉以“乐美”特色课程为例,通过四季美术活动、美术游园会、公共课及创意美术节四种途径,展现美术与生活的创意融合实践。
大邑县南街幼儿园胡琴分享的“浸美”课程,挖掘大邑本土资源,围绕人美、景美、食美,实现环境浸润、文化渗透,力求美育全域化。
青白江区巨人树幼儿园陈庆聚焦劳动美育,建构纵横劳动体系,呈现幼儿在园所、家庭、社区中以劳创美的过程。
龙泉驿区十陵幼儿园刘双梅讲述“我的家乡”主题案例,从幼儿生活出发,利用社区、街道、区县等龙泉文化资源,将“家乡”转化为美育实践载体,与儿童生活建立起链接,不断优化课程内容。
专家点睛——锚定美育课程在地化方向
成都市教科院岳刚德博士对本次活动给予肯定,结合成都学前教育实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守“儿童立场”,基于学情分析,动态调整目标与内容,打破“重认知轻体验”的传统模式;二是强调“身体参与”,通过户外探索、自然感知等真实场景解放幼儿感官,积累个性化审美经验;三是把握“尺度平衡”,难度设计上兼顾挑战性与适切性,循序渐进提升幼儿美育素养。他特别指出,美育需扎根地域文化,连接社区资源,在情感培养中自然生发幼儿对家国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实现以美润心、以文化人的育人目标。
向美而行——以课程思维擘画美育新图景
本次活动不仅是温江区美育课程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成都市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再出发。未来,温江区光祈幼儿园将持续深化美育课程研究,助力区域间的美育交流,以儿童为本、文化为根、实践为径,构建兼具地域特色与育人价值的园本课程体系,让课程真正成为滋养幼儿生命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