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有爸爸妈妈的地方!”“家是暖暖的拥抱!”当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定义“家”时,小二班《合家欢》主题悄然开启……
什么是“家”?
家,是孩子们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孩子最为亲切的生活环境。家人,是孩子们最依恋的人,也是给孩子最多亲情体验的人。
我的小家,爱的密码
当孩子们发现万物都有爸爸妈妈后,教室里飘满了“爱心泡泡”,大家决定要把这些暖暖的魔法带回家。
1.爱的发现
孩子们翻开《一家人》绘本,瞪大了眼睛说:“原来鞋子宝宝也有爸爸妈妈!”“小鱼们也有爸爸妈妈!”他们兴奋地指着教室里的物品:“你看,小水杯一家在排队!”“妈妈抱宝宝!”童真的类比中,家的概念从“人”延伸到“万物”,爱的感知在孩子们心中的悄然生根。


当“家”在孩子们心中具象化,孩子们一起念着儿歌《我们是一家》,正如其中的内容一样“我爱他们,我们是一家……”

2.爱的“超能力”
爱是延绵不绝的,孩子们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将爱传递给家人。瞧!做了一朵小花,孩子们可高兴了!大家纷纷说道:“我要回家送给我的妈妈。”


孩子们还为爸爸画上“会发光”的领带,一笔一画全是孩子对爸爸的崇拜。
孩子们用纽扣、羽毛拼出爱的相框,将“爱是幸福的代名词”具象化。孩子们指着自制相框介绍:“这是我的漂亮妈妈,我很爱我的妈妈!”“这是我的爸爸!你看他帅不帅?”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幸福的笑容在孩子的脸上洋溢着……

爱的超能力,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了一件件与家有关的作品,将这份爱传递给家人们的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成就感!
3.爱的行动
“爱与幸福”潜移默化地融入生活中,回到家后,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出来。孩子们拿着扫把将地面打扫干净,晚上爷爷看电视时在爷爷背上咚咚咚敲起小鼓:“这是会跳舞的小拳头!”爷爷、奶奶们的脸上乐开了花。


原来爱就像会分身的小精灵,藏在我们每个暖暖的举动里。
我的大家,爱的温暖
孩子们通过和老师的交流,他们发现自己还有一个特殊的“家”,那就是幼儿园,幼儿园也是我们的家!
1.探秘“大家庭”
孩子们开始探秘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入园和医生阿姨说早上好,给每天保护我们的保安叔叔送个微笑,还有把饭菜做得香喷喷的叔叔和阿姨们……孩子们发现:幼儿园也有“爸爸”“妈妈”:老师是故事妈妈,医生阿姨是健康妈妈,保安叔叔是安全爸爸……在这里小朋友们认识了幼儿园的“家人”,了解了幼儿园的“爸爸、妈妈”怎么爱我们,他们感叹道:原来有这么多人爱着我们!

2.争做“超人小主人”
每次游戏结束后,就会听到小二班的小主人们说道:“小汽车要回车库啦!”“毛绒熊该睡粉色小床!”整理玩具时,原本乱扔积木的孩子成了“玩具救护员”,严肃地说:“找不到妈妈,玩具宝宝会哭的!”小二班的小主人们在这个家庭中,担起了小小的责任,也像爸爸妈妈一样照顾着玩具宝宝们。


3.拼搭“爱的小城堡”
孩子们在美工区用各种形状的“魔法小饼干”变出“最甜”的家!

每个家庭都是幼儿园大家庭的枝叶,当我们分享家的温暖时,这棵成长之树就会开出幸福的花朵。孩子们指着爸爸、妈妈的照片,用稚嫩的声音向小伙伴介绍:“这是我爱笑的妈妈,她会做小熊饼干!”“爸爸会把我举高高,像超人一样!”区角里洋溢着欢快的童言童语。

孩子们将爱具象化,用魔法“小饼干”拼贴出心中爱的乐园,这不仅仅是一幅关于“家”的作品,还是孩子们对家的表达。
厉害的我,守护大家
现在的孩子们就像慢慢充气的彩虹气球,要把温暖送给所有爱的人!
1.自理小能手宣言
午睡室里,孩子们比赛叠衣服:“先关大门(对折衣襟),再抱手臂(袖子折叠)!”午睡时的储物柜里,叠好的衣物堆叠在一起好像一排排小房子,满载着家的气息守护着孩子们的梦乡。曾经要喂饭的孩子们,如今骄傲地说:“我能自己吃饭!” 餐后孩子们也能主动地收拾自己桌面的餐渣以及漱口。

当小衣服能自己“躺好”睡觉,当小勺子能画出干净饭盘,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每个小朋友都是会发光的星星,能把整个家照得亮晶晶!

从“我的家”到“我们的家”,孩子们在《合家欢》中完成了三重成长: 从具象家人到抽象“家庭关系”的理解;从享受被爱到主动表达爱的角色转变;从家庭责任感到集体归属感的升华。当孩子说出“爱就是让所有人都笑眯眯”时,我们知道,关于“家”的教育,早已深入孩子们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