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缘起:
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大自然披上了五彩的新衣。餐后散步时间,只听见孩子此起彼伏的声音:“老师,这里开了紫色的花。”“老师,这里有粉色的花。”“老师这里有黄色的花。”……孩子们发现幼儿园里各色的花开了,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对色彩的探究兴趣,小四班开展了“春天的色彩魔法师”主题活动。孩子们化身“色彩小侦探”,在故事、游戏、艺术创作中与春天展开了一场有趣的互动。
教师的思考:3-6岁幼儿对颜色敏感且充满好奇,身边五彩斑斓的事物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指南》中指出,要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寻找色彩
1.色彩大搜索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颜色,教师运用故事情境导入“春姑娘有一盒神奇的颜料,她把世界变成了彩色!可是调色时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瓶,颜色们偷偷藏在了幼儿园里……”孩子们带着“春姑娘的颜料藏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在幼儿园里开启了“色彩大搜索”。瞧!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正在幼儿园里寻找各种颜色呢。

2.家门口的春天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绚丽的色彩总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家门口的春天,用影像记录春日色彩之美,让孩子们自由地去发现、想象、创造,诠释着色彩世界的奥秘。
瞧!孩子们回到班级欢呼雀跃地分享着,有的说看见了黄色的油菜花,有的说看见粉色的桃花,还有的说看见绿色的草地……
教师的思考:《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幼儿寻找颜色的过程,是对身边事物观察、认知和了解的过程,从最直观的颜色引发的兴趣,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深入探索,这是幼儿学习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3.我喜欢的色彩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色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共读绘本故事《彩虹色的花》。活动后,孩子们纷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花瓣颜色,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有的说喜欢红色,因为消防车是红色的;有的说喜欢粉色,因为花朵是粉色的;还有的说喜欢蓝色,因为大海是蓝色的……

教师的思考:我们看到,于孩子而言,色彩不仅仅是一种视觉感受,更是其认识世界、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在一次次的寻找和发现中,孩子们丰富了对颜色的认知,发现了生活中的美,感受到色彩带来的愉悦,在那之后,他们也开始用多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受。
玩转色彩
1.颜色大挑战
为了帮助孩子们快速识别颜色,提升反应力、专注力,老师通过趣味的户外活动《颜色大挑战》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瞧!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的指令,快速地站到对应的色块上,并为自己挑战成功而自豪。
2.探秘色彩
在语言区里,孩子们被绘本《小黄和小蓝》的内容深深吸引,同时也提出“小蓝和小黄抱在一起真的会变成绿色吗?”的问题。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老师带着孩子们认识三原色,大家了解到了很多颜色都是由三原色演变而来的。

3.颜色变变变
两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老师让孩子们大胆猜测,动手尝试,在操作过程中不时听见孩子们的惊呼:“看,我的黄色和蓝色变成了绿色!”“我的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变成了橙色!”“我的蓝色和红色变成紫色啦!”

教师的思考:孩子们在探索中知道两种颜色混在一起,可以变成另外一种颜色,通过认识、感知、实验、操作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创想色彩
孩子们在自然中触摸“颜色”,在绘本里阅读“颜色”,在实验中探索“颜色”,积累的感知最终化作灵动的创造。在孩子们的创作下,光秃秃的树枝“长”满绿叶,大地“开”满鲜花,每一笔都诉说着对春天美好的向往。

教师的思考:《3-6 岁儿童学习发展与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于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激发幼儿对美的感知与体验,引导幼儿用心去探寻和发现美,并以自身独特方式表现和创造美。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在玩色创想的游戏中,孩子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释放孩子爱玩的天性,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课程感悟:
我们追随孩子的脚步,带领孩子们探索、欣赏大自然,感受周围环境的美,享受着各种颜色带来的惊喜。在过程中激发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感受着色彩变化的魅力,更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多姿多彩!孩子们不仅是经历一场色彩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习惯养成的实践。幼儿在观察、实验、创作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专注探究的学习习惯、合作分享的社交习惯,以及乐于创新的艺术思维习惯。色彩的奇妙探索之旅,是孩子们与春天的美丽邂逅,也是我们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