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
午休结束后,孩子们陆陆续续起床了,在孩子们穿鞋的时候,总会听见这样的声音:“老师,我不会穿鞋子。”“老师,我的鞋子扣不上!”“老师,我的鞋子穿对了吗?”“老师,你看我的鞋子,会发光哦。”……
一个普通的起床时刻却引发了孩子们对鞋子的各种讨论。《3-6岁儿童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技巧。
于是,我们从幼儿兴趣出发,抓住生活的教育契机,小一班“鞋子大探秘》”活动就这样诞生啦!
你好,小鞋子!
鞋子的样子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教育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以拓展经验和视野。而鞋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随着孩子们在平时生活中的观察,他们看见鞋子有许多不同的样子,于是,针对孩子们的讨论,我们一起探索了鞋子“身体”部位的名称。
通过外观观察以及和老师的讨论,孩子们知道了:我们的鞋子有鞋带、有些有鞋贴,还有遮住脚的鞋面、小脚穿进鞋子的鞋口……
鞋子的聚会
随着对鞋子结构的了解,孩子们关注到生活中,每个人穿的鞋子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说自己穿过运动鞋、有的孩子说穿过皮鞋、有的孩子会说穿过凉鞋……基于小朋友的发现,大家开启了对鞋子种类的讨论和认识。原来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种类的鞋子。
通过交流与认识,孩子们在活动中对各种各样的鞋子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运动鞋、凉鞋、雨靴、皮鞋等鞋子的分类,通过活动幼儿也进一步感知了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鞋子。
“光脚新体验”
亲身的体验更能加深孩子们的感受,当孩子们光脚走在“雪花片小路”上时,他们会有什么感受呢?

光脚的体验让孩子们很新奇,但不一会儿孩子们便感到小脚有些不舒服。老师引导孩子们,这是因为小脚没有鞋子的保护,所以出门时要穿好鞋子,保护好小脚。
鞋子作用大
孩子们观察到身边的小朋友穿的不一样的鞋子,不同的鞋子会有哪些作用呢?
通过与同伴积极的讨论交流和与教师的互动学习,孩子们进一步挖掘了鞋子的多重作用。他们了解到,鞋子不仅能保护我们的双脚免受伤害,不一样的鞋子有不一样的用处,雨鞋可以保护脚不被打湿、棉鞋可以保暖、运动鞋可以让脚更加舒适……
鞋子探探乐
穿鞋“小风暴”
孩子们虽然能自主穿鞋子,但在穿鞋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个别孩子出现鞋跟拉不上、鞋子穿反了、鞋子口被堵住了等问题,基于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我们开展了“穿鞋小妙招”活动。
针对出现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讨论和绘画分享自己是如何做的,学到了不同的穿鞋小妙招,并知道了如何才能将脚顺利穿进鞋子,如何正确穿对鞋子。
面对孩子们遇到的穿鞋小困难,我们充分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在整个活动中给予幼儿自由讨论、探索的空间。通过集体讨论穿鞋的小妙招,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寻找穿鞋的办法。在过程中总结出鞋子的正确穿法,孩子们正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鞋子比比乐
穿鞋大PK
孩子们了解穿鞋小妙招之后,时常会听到小朋友说:“老师我第一个穿完。”“老师我穿好了。”“老师我穿得比他快。”……于是,有小朋友提议,我们来穿鞋比赛吧!大家都对这个提议感到很兴奋,基于孩子们的兴趣,我们开启了一场穿鞋大比拼。
《指南》中指出:要支持、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穿鞋比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他们在快乐中巩固了穿鞋技能。
鞋子总动员
鞋子除了拿来穿,你知道还可以做什么吗?当然是做游戏呀!孩子们利用鞋子进行体育锻炼和益智游戏,衍生出“鞋子总动员”等游戏。

益智区也成了孩子们探索鞋子的乐园,我们在这里投放了不同种类的鞋子图片,孩子们在配对游戏中锻炼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掌握了正确穿鞋的方法,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对鞋子有了不一样的认识,通过学习穿鞋子、区域游戏、穿鞋比赛等进一步了解鞋子,并在玩中发展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创新能力,收获了满满的成功感。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是生活。“鞋子的秘密”活动一直在进行,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进步,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会独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良好的生活习惯一直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