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其中提到“大社会、大自然皆是活教材”,这一理念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谋而合。《指南》明确指出:“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不断积累经验。”两者共同倡导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与实践能力。
种子的发现
在一次生活活动中,中五班的孩子们在吃水果时发现了橘子里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大家展开了讨论。
小小的种子有大大的学问,抓住孩子们对种子的兴趣和直接经验,我们开启了主题活动——种子的秘密,于是一场关于种子的奇妙之旅就此展开了……
种子大调查
在活动开展之前,爸爸妈妈和宝贝们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种子,并用记录表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种子的结构
种子小小的,那种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切开收集来的小种子并进行观察,发现种子内部结构与外部形态截然不同。原来种子是由胚根、胚芽、胚轴等部分组成的。

种子发芽
土培VS水培
了解了种子的结构以后,孩子们对种子的成长更加感兴趣,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实践,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两种常见的种植方法:土培种植和水培种植。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培育方式。
土培种植
孩子们首先在铺有适量土壤的盆子里挖一个坑,然后将种子放入土壤中,覆盖一层薄土,种植完成后浇上适量的水。在种植后孩子们观察并记录种子在土壤中的生长变化情况。

水培种植
孩子们在水培种植中,先将种子放入装有适量水的容器中,注意让种子和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其能够自由地生长。他们发现,水培种植的优点在于方便、快捷,但也需要更加细心照料。孩子们每天去给种子喷清水,确保种子得到充足的水分。

种子的成长需要什么
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种下了小种子,大家好奇地问:“种子怎样才能长大呢?”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探索,发现种子需要许多“好朋友”帮忙,如:阳光,它像温暖的被子,让种子不会冷;水,像甜甜的饮料,给种子补充能量;肥料,能让种子吸收丰富的营养,快快长大;泥土,肥沃的土壤就像柔软的小床,保护它慢慢发芽。

我和种子做游戏
游戏一:猜猜种子藏在哪里?
老师拿出几个不同的小袋子,让孩子们摸一摸、摇一摇,猜猜里面是什么种子。大家捏了捏袋子,有的说:“硬硬的,可能是核桃的种子!”有的摇了摇,听到“沙沙”声,大喊:“是花生!”当打开袋子时,大家哈哈大笑,有的猜对了,有的猜错了,但摸种子的感觉真有趣!

游戏二:种子赛跑!
老师准备了纸巾和不同的豆子,让孩子们玩“种子赛跑”的游戏,大家先把绿豆、黄豆和黑豆从碗里一颗颗夹出来放在纸巾上,看谁能最先运送种子到达终点!

游戏三:种子大变身
孩子们准备利用这些不同的种子来一个种子大变身,一粒粒种子在孩子们的手里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大人眼中或许毫不起眼,但是在孩子的眼中却有别样的趣味。当我们同孩子们一起深入了解种子之后,发现它们小小的身体里有着大大的能量,也正是这种力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种子的奥秘。
种子给予了孩子们美好的感受,同时也让他们获得了真实、有意义的学习和成长,把种子的故事与知识融入小朋友们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让每颗种子都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